耄耋老人赡养难 速调巧调亲情圆
酷暑难耐,老人急需赡养照料,案情特殊而紧急。庚即,坛同法庭庭长带领全庭干警翻山越岭,驱车前往20多公里外的山区,来到子中乡石牛河村3组进行实地调解。在村主任的协助下,法庭干警来到谭心安家,讲明来意。谭心安夫妇听后非常激动,抱怨连连,反而控诉起父母的不对之处,不配合调解工作。案情远非想象的简单。调解工作陷入僵局。
解决纠纷,必须对症下药,巧妙调解,否则结果将导致双方亲情关系恶化,与调解工作的初衷背道而驰。坛同法庭庭长思虑再三,决定将调解工作分三步走。一是让被告言尽其“情”,给被告充分 “说”的机会,把想说的、该说的、要说的都说尽,把几十年的“情”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。谭心安夫妇唠叨不止,认为老人一直不疼爱他,从18岁起便开始分家生活,自己独自成家立业,父母对其资助甚少,以致与父母多年来不和睦。法庭干警认真倾听,不时与他们拉家常,谭心安夫妇不安的情绪有所缓解。二是让双方吐真“情”。稳定好谭心安夫妇情绪后,经过法庭干警耐心做工作,谭心安夫妇愿意到父亲病床前谈谈。谭显伦在病床上告诉我们说:“我们夫妇二人从三个子女长大成人后就在一边生活,2002年9月妻子蔡翠珍病故,留下我一人坚守寒屋孤灯,丧失劳动能力后于2004年跟随二儿子谭心诚生活。后原来居住的房屋垮塌,余下木料被大儿子谭心安拿去,没有什么其他遗产。希望儿子们能谅解。”说道这里,谭显伦老人已是老泪纵横。谭心安夫妇埋怨的话欲言又止。三是多方圆亲“情”。情况出现转机。法庭干警借此机会分头做好在场谭心诚夫妇和谭心安的儿子、儿媳的工作。谭心诚说:“老人从2004年至今都是我们夫妇二人赡养,特别是2010年被老人被农客创伤住院半月多,医药费、生活费都是我们出并细心护理。今年五月老人又摔伤,起居困难,吃住解便都是我们精心照顾护理。谭心安不闻不问,但我们我说任何怨言。”谭心安的儿子、儿媳的也来做谭心安的工作说:“赡养老人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,百善孝为先,我们理应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”法庭干警又从法律角度分析,子女应对老人尽赡养义务。大家始终紧紧围绕着“情”字,尤其是谭心安儿子、儿媳的话语更是一语拨千斤,经过一个小时的耐心劝导,令谭心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当即跪倒在老人的病床前连声忏悔,并当场拟定协议,承诺每月支付给父亲400元的赡养费,并和弟弟、妹妹一起照顾好父亲,让父亲安度晚年。在场的人感动不已。
古诗云:耄耋老人皆得以寿终。谁说“清官难断家务事”,在法官的迅速及时、巧妙沟通、耐心调解下,把一本“难念的家经”念成了圆满的 “亲情经”。
(邻水法院 戚祥平 张维)